“这应该是我大学毕业后,陪我爸唠嗑唠得最久的一段时间了。”一位朋友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孩子愿意和父亲唠嗑,父亲也愿意和孩子多说话,这其实并不多见。平时互不搭理,基本没有交流,一旦沟通就上纲上线,而这,才是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真实写照。
大多数男生印象里,他们的父亲严厉,话不多,不容易亲近,他们经常默默付出,但却不会让孩子知道,他们基本不夸孩子,甚至打骂才是常事。
“父爱无言,厚重如山“,几乎成了对父爱最直接的注脚。一切似乎显得理所当然。
不对,父爱不只有一种色彩。它可能严厉,但不一定疏离,它也许厚重如山,但不一定相对无言。
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两部作品,同样讲述父子关系,同样赞颂父爱伟大,但它并非那种“无言的爱”,而是平等的沟通,是长情的陪伴,是共同的成长。人间值得。
《父与子》,卜劳恩
《父与子》是一本长篇连环漫画,其中每一幅作品,都满溢着作者卜劳恩的爱子之情。
尽管全书没有一句对话,但读起来直白易懂。它有着儿童教育的大智慧,但却不乏幽默风趣。父亲智慧且护犊,孩子调皮但深爱父亲。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当时孩子弄洒了墨水,父亲想要用打屁股的方式惩罚孩子时,却发现孩子裤子的屁股位置上有一条开裂。于是父亲放下孩子,用针线替孩子缝好裤子,然后才开始惩罚孩子。当时看到最后实在是忍俊不禁。
这幅作品就叫《次序不能乱》,充满着孩童教育的大智慧。而这样智慧且幽默的故事在全书中随处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父与子》创作于被白色恐怖笼罩的纳粹德国时期,作者卜劳恩不幸被捕入狱。后来卜劳恩自知无望出狱,在自杀前给妻子留下了一封遗书,其中写到,
“...我为德国而画...还望把他(儿子克里斯蒂安)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傅雷家书》,傅雷
第二本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傅雷家书》,版本比较多,我选了三联书店出版的这本。
《傅雷家书》传递出来的教育观其实是有争议的,有人奉之为教导儿女的范本,也有人认为傅雷热是中国天才式教育的悲哀。都有道理,但也都太片面。
我今天,想从另外一个角度介绍《傅雷家书》,从中学习父子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家书中可以看到,傅雷对孩子也有颇多说教的地方,这是孩子教育的反例,倚老卖老,不可取。同样不可取的,还有望子成龙式教育,1979年傅聪回国后,别人问起他对《家书》的看法,他说,那里面是父亲的理想主义。
不过,家书中也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傅雷在写给傅聪的一封信中写到,“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的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这是平等对话,值得很多父母学习,教育孩子时不应该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第二,极想激出你们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这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这是直接说明期待)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是在做人方面,还是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最后反而有点端着了)
除了这些,傅雷在家书中也直接传达出对儿子傅聪的思念,会和傅聪讨论情感观,会跟傅聪表达对中国“吃人的礼教”的愤慨......
他没有跳脱严父的说教形象,但也超出一般“无言的父爱”太多,有争议,但也有值得学习之处。
今天的“人间值得”栏目就到这了,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