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姜炒鸭是五通百姓的待客佳品。
杜新弟和嫂子正在坡地采挖新鲜的子姜。
浔江为绿头鸭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秦丽云 李忠波 通讯员于荣飞/文 记者秦丽云 李忠波/摄
子姜炒鸭是很多乡村百姓在夏秋两季的家常菜。在临桂五通镇浔江村的村民看来,他们做的子姜炒鸭,相比别处味道更胜一筹。为何?因为他们有特色的五通子姜和绿头鸭。
9月13日上午,秋雨绵绵。五通镇浔江村后的山路上,村民杜新弟和嫂子正挎着竹簸箕前行,他们要去采挖新鲜的子姜。
在一处坡地,绿油油的生姜苗在雨中更显青翠。妯娌二人进入生姜地,杜新弟抬起锄头一挖,鲜嫩的子姜就在松软的土中露了出来。轻轻抖落泥土,整块子姜全部裸露,清新的空气中立刻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姜香味。据杜新弟介绍,五通子姜所属品种为“线姜”,又叫“红芽姜”,外形好看、品质上乘,被誉为生姜中的“小贵族”。而在五通镇,最有名的是浔江村种植的浔江子姜。每年7月到9月,正是吃子姜的好时节。
挖姜归来,就着屋旁清澈的溪水,杜新弟把子姜清洗干净。在五通,子姜的绝配是绿头鸭。就在杜新弟清洗生姜的工夫,村里一位好客的杜大哥已经赶往沿着村庄蜿蜒流淌的浔江。在靠近一片柳树林的江边,一群鸭子正在惬意地捕食、嬉戏。其中,一些头部绿色的鸭子格外显眼。这些鸭子正是待客佳品。
据了解,绿头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鸟类,俗称野鸭,它们喜欢栖息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泽等水域中。杜大哥说,在浔江村,村民都喜欢养殖绿头鸭,浔江优质的生态环境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在4个月大之前,绿头鸭跟普通的麻鸭长得没什么两样。但是,从第4个月开始,绿头鸭中的雄鸭,头部的颜色就慢慢变为绿色,颈部还有一些明显的白环。而雌鸭则不具有绿头特征,全身羽毛以棕褐色为主。在浔江村,村民爱用养殖时间超过4个月的绿头鸭做子姜炒鸭这道菜待客,因为这时候的鸭子口感最佳。
鸭肉切好,子姜洗净,柴火灶烧起来,一切准备就绪。杜新弟在热锅中倒入猪油,把切好的子姜倒入,并撒入适量的盐。很快,猪油的香就把子姜的香味、辣味激发了出来。大火翻炒了五分钟左右,子姜被铲出了锅。“先把子姜用猪油炒一炒,既能让子姜入味、去辣,也能更大程度地保住子姜的鲜嫩味道。”杜新弟说。
接着,铁锅被柴火再次烧热。这一次,杜新弟把切好的五花肉和专门剔出的鸭肥肉倒入锅中翻炒。很快,锅中的热油吱吱作响,阵阵油香散发出来。等五花肉和鸭肥肉中的油基本被煎出,杜新弟迅速倒入切好的鸭肉。鸭肥肉很是肥腻,为什么还选择使用呢?杜新弟说,鸭肥肉中的鸭油和五花肉的猪油混合在一起,可以让鸭肉的香味更浓郁,吃起来也更劲道。
大火猛煮约半个小时后,已是满屋子的鸭肉香味。杜新弟倒入一些生抽,被上色的鸭肉看起来更加让人垂涎欲滴。在鸭肉出锅前五分钟左右,杜新弟往锅中放了两三个干辣椒,并把之前炒好的子姜倒入。
很快,子姜炒鸭出锅了!杜新弟端着香喷喷的子姜炒鸭走进客厅,等候的客人们纷纷闻香而动,并接连发出了赞叹之声。品尝一口,鸭肉紧实入味,不柴不腥,子姜味道浓郁、脆爽鲜嫩,叫人吃着停不下来。据浔江村的长者介绍,子姜炒鸭的做法简单,但因本地食材优良,不放料酒等调味品,味道也极佳。此外,子姜只有夏秋季节才有,子姜中和鸭肉的寒性,可以去掉鸭肉的膻味,让这道美食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水消肿和滋补身体等作用,且不会引起上火,是一道养生的佳肴。看来这道美食可以敞开肚皮吃。
五通镇党委书记陈树云告诉记者,为了让本地的这道特色美食更好地走出五通,走向更大的市场,该镇正在引进相关食品企业,利用五通子姜和绿头鸭这对“绝佳搭档”,打造高品质的预制菜——五通子姜炒鸭。届时,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可以品尝到这道地道的乡间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