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六道轮回”之说的实质
六道轮回,是佛家学说之中的一个内容。所谓六道,是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六道也称为六界,六界再加上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界,总称十界。那么,什么是六道?什么是十界呢?回答是这样的:
十界,是指众生可能存在的十种心的境界。
(龚隽:《觉悟和迷情》)
心的境界就是心的状态,精神的状态。十界是心的十种境界,而六道就是指心的六种境界。所谓六道轮回,则是指人的心境心态的变换总在六道的范围之中,跳不出六道之外。至于六界以外的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界,则是跳出六道之外的四种心境心态。这四界的四种心境心态是一般人所不能有的,一般人只能具有六道的心境心态。因为一般人所具有的是众生式的心境心态,而声闻、缘觉、菩萨、佛则是超越了众生式的心境心态,所以一般人不能跳出六道,而四界之人却可以在六道之外。众生式的心境心态,就是心思向外用功的心境心态,这是一般人所具有的。超越了众生式的心境心态,就是心思向内用功的心境心态,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有的。能不能跳到六道之外,就在于有没有众生式的心境心态,也可以说就在于心思向外还是心思向内。因此说,六界六道,是指众生,也是指人的可能存在的六种心思向外的心境心态,而声闻等四界则是指人的跳出六界超越了众生式的四种心境心态。
对于六道轮回一说,有很多人认为六道轮回是指物质生命状态的变换,这变换表示着新生命的诞生与旧生命的结束,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六道轮回是指人死后的投胎转世,并且也包括人投胎转世变成人继续做人、人投胎转世变成动物、动物投胎转世变成人、动物投胎转世变成其他动物等许多类型的转变。一次投胎转世算是换一个道,人(或动物)就在这六个道之中不停地变换,不停地转世,不停地做人或做动物。这六个道有好有坏,死后会投胎到哪一个道,要由天上地下看不见的(冥冥之中)权力者决定,而做出决定所依据的标准就是将要投胎者在生前的所作所为。生前做得好就能投胎到好的道,如果生前做得不好,就要投胎到坏的道里去。做得好做得不好,是指害人还是利人。所谓好的道,如天道、人道就是。如果投胎到天道,意为可以升天成为神仙。据说为神为仙可以是投胎之后的事,也可以是不投胎而直接能做得到的事。如果投胎到人道,意思是下辈子还可以继续做人。能够转世到人道甚至天道,这是由于生前做了相当好的好事,质量相当高,数量相当多。做好事叫做功德,功德的积累,就叫积德。不过,同样是转世投胎做人,可是人有贵贱、贫富、智愚之差,究竟可以做哪一等人,那就全由生前行善积德的累计情况而决定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关于转世投胎做人的话,就是佛教与道教劝人为善说法的一个主要内容,这个说法还有另外一个部分,这就是戒恶。下面来说坏的道。据说阿修罗道居于不好不坏之间,阿修罗似乎是神的差役,地位比天道和人道低,可是却比另外三道要高一些。另外的三道是地狱、饿鬼和畜生,这是坏的道,其中地狱最差,这三道是神及其差役惩罚的对象。据宗教迷信的说法,入地狱与饿鬼两道者暂不能投胎转世,要先接受上刀山下火海等等惩罚,等到惩罚结束才有可能转世。入畜生道,是指投胎转世的结果是变为动物,变为动物也是一种惩罚。动物也有高低等级之分,这就要看惩罚程度严厉不严厉。这样的赏善罚恶,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丝毫不差。这种说法告诉人们,由于上面所说的这种缘故,所以人应该行善积德。以上这种说法,是宗教迷信的道德说教内容,流行非常广泛、普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说者是胡说,信者是迷信,这是想当然的结果。
其实,六道十界就是指人的心境心态,而六道轮回就是人的心境心态的变换现象。下面看示意图:
六道轮回暨十界
六道是指普通人可能有的六种心境和心态。
天道:心情好,飘飘然;
人道:冷静,有理智;
阿修罗道:愤怒,嫉恨;
畜生道:迷惘,昏聩,忍受;
饿鬼道:极度失落、失望,难受;
地狱道:精神极度痛苦。
以上所说六道的象征意义,忘了出处,凭记忆写出,与原先所见的内容可能有出入,仅供参考。普通的人由于各种生活遭遇,又由于思想活动的结果,心境心态(也叫心情心绪)就会有许多相应的变化。可是这种变化总不能跳出六道之外。这种情况,恰好比牛被牛鼻绳拴着只能在以牛鼻绳为半径的圈子里打转。这圈子可比六道,这打转可比轮回。而这牛鼻绳就可比思想境界的局限性。在这六道所对应的六种心境心态之中,后面的三种(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情况很差,而其中地狱道尤其差,简直是水深火热的程度。佛家有“三途苦”的说法,这三途就是指这三道,三途苦就是指三道所对应的人生的痛苦。下面讲处于四界中的人所具有的心境心态。
声闻:指由于接受了相关道理而从人生之梦中醒悟过来的心境心态。
缘觉:由于亲身经历而感悟到人生真理。其心境心态是冷静清醒的。
菩萨:能依照真理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调整心态。其心境、心态基本上能符合天的本质状态。
佛界:处于佛界之人已经获得了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佛家称之为“得大自在” 。道家所说的“逍遥游” ,儒家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两种精神状态与佛界所对应的心境心态相类似。
上面所说的四界,可以指跳出六道轮回的四种心境心态,也可以指由于心思向内用功所取得的各种成果和功夫层次。在这四种成果之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或两个类型) ,一叫做“可退转地” ,另一叫“不可退转地” 。退转的意思是指退回到六道轮回的圈子之中。跳出或逃出六道的圈子有两种情况:一可比喻为没有挣脱牛鼻绳,只是把牛鼻绳拉得长了一点而已,最终还是要被拉回到六道圈子之中。另一情况则可比喻为已经挣脱了牛鼻绳,可以“逍遥而游于无穷” 。上面将牛鼻绳比做人的思想活动,这里就将对于挣脱牛鼻绳的努力比做心思向内用功。佛教学说对“退转地”与“不退转地”有关功夫程度和成果另有较复杂的说法,这里仅就上面的四界进行分说:声闻和缘觉属于“可退转地” ,说明功夫还没有到家,菩萨和佛两界属于“不退转地” ,这说明处于这两个境界之人已经彻底消除了人生的弊病(成见、偏见、感情用事、意气用事)。据佛学所说,声闻、缘觉属小乘佛法中人,菩萨、佛属大乘佛法中人。声闻是有老师指导,缘觉是无师自通,缘觉也叫辟支佛,也叫独觉。对此情况,近现代佛学家印顺和尚说道:
声闻是听闻佛法声而修行的,为佛弟子的通名,通于在家出家。此外又有辟支佛,即无师自通的“独觉” ,如摩诃迦叶,即是辟支佛根性。
(《佛法概论》)
除了六道和四界这十界之外,佛家另有“三界”之说,这三界是指色界、欲界和无色界。色界是指人对物质需求的心理,欲界是指人的感情和情绪,无色界是指人的思想观念。佛教界称人超越凡俗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可是,五行是对物质的总称,人不在五行中是不可能的。不过,假如能跳出三界,那就是超凡脱俗了。这跳出三界的方法就是心思向内用功。跳出色界、欲界和无色界,也就是跳出了六道轮回,跳出了三途之苦。
人之所以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不能脱离三途之苦,其原因就在于:人有七情六欲,人有对名与利的本能需求。这名与利就好像绳索和锁链那样将人困住了,为此,有人将这种情况叫做名缰利锁。所以,假如要想挣脱名缰利锁,就必须克服七情六欲,而克服七情六欲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抑制思想活动。除此之外,任何其他的方法都只能起扬汤止沸的作用,唯有这抑制思想活动(心思向内用功)才有釜底抽薪的功效。抑制思想活动,变心思向外为心思向内,这就是无为法。为此,无论儒家、道家和佛家,都要以无为法为手段来实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以改善人的生命质量这个事业目标。假如没有了六道轮回之苦,没有了三途之苦,人的生命质量也就改善了。
有这样一种说法:六道之中,唯有人道最宝贵,原因是,只有通过人道,才会可能进入佛界。不知这种说法的依据何在,听起来很有点神秘。据推测,大概是处于人道之中的人心境心态比较清醒,由于清醒是心思向内用功的必要条件,所以可以说唯有人道才有可能会进入佛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