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晋风社改名虞风社,下属有杨振邦的“雪耻蒲剧团”,阎逢春就是该剧团的台柱子。在抗日战争时期,阎逢春和一批热切爱国的戏剧名流,以其超越的演唱艺术声震西北和黄河两岸,极大鼓舞了杨振邦抗日纵队英勇杀敌的干云之气。
杨振邦将军于戎马倥偬之际,常借蒲剧唱腔以抒怀。他最喜欢听阎逢春的《舍饭》,也能唱上几段大板唱腔。阎逢春佩服杨振邦的抗日义勇,和这位英雄结为莫逆之交。
当杨振邦升任少将旅长后,惩办了临阵脱逃的胡宗南安插来的亲信副师级军官张励生,震动西安。胡宗南对杨怀根在心,借机将杨部的独立第六旅编为远征军,要强行调遣实为发配到云南滇缅边界对日作战,以灭掉该部。
就在胡宗南以出征饯行之名扣捕杨振邦的前夜,即1945年正月初三晚上,杨振邦在西安安排了一场由虞风社“雪耻蒲剧团”演出为主的晚会,给晋南老乡演出。开场戏是新编蒲剧《还我河山》,以永济雪花山为背景,颂扬中条山抗战的民族精神,惊险曲折,令人振奋。最后的压轴戏是阎逢春的《舍饭》。当听到阎逢春悲怆的演唱时,杨振邦悲从中来,泪流不止。
正月十四刚过,杨振邦即被关押进胡宗南的监狱,朝野上下引起轩然大波。景梅九在《国风日报》上披露了胡迫害杨振邦部队和杨本人的消息《贪官无罪,兵犯何法?》,胡宗南看后非常恼火,生怕众怒难犯,万一招致兵变又该如何是好?便立即把派去接受整编杨部的团长召回,大骂团长贪赃枉法火上浇油,以破坏远征军是问。最后,罪责被全部推到一个执行接收任务的连长身上,当众将其枪毙。然后布告全军全市,以息兵怒民怨。
阎逢春作为杨振邦将军的朋友,目睹了这一切变故。那段日子里,他的心已远离了舞台,每天四处奔走,一边打探铁窗里的消息,一边筹资配合营救。
(三)
一天, 杨振邦看见妻子皇甫贞和儿子前来探监,吃惊问道:“这里刀兵森严,你们怎么能够进来?” 妻子擦着眼泪说:“多亏阎逢春凑了些钱,打通了关节,我们才进来的。”
提起阎逢春,杨振邦感慨万千。
在他眼里,阎逢春是位爱国表演艺术家,他宁愿跟上杨部在雪花山上住窑洞,也不愿在敌占区挣大钱。阎逢春的为人,一如他表演历史剧中的徐策、艾千一样,忠耿善良,仗义疏财。杨振邦对妻儿感激地说:“见了阎师傅,代我向他问好!让他放心,胡宗南的刀再快,也难杀我这个无罪之人!”
杨振邦一直被关押了6个多月。军法部经过几个月的审问,拿不出确凿证据,以似是而非、牛头不对马尾的“罪名”上报重庆军令部,被军令部两次驳回复审。
最后,胡宗南不敢对杨振邦这位抗日英雄进行公开审讯,而是奉蒋委员长一道特别手谕,以通共之嫌,将其秘密杀害。
杨振邦被害的日子是在1945年农历六月初二。当天凌晨2时,被执行前,监狱长特地为英雄斟酒送行。杨接过监狱长双手敬上的满杯酒,洒奠在地上说:“这杯酒敬给那些跟上我浴血奋战牺牲的弟兄!”自己又斟满一杯,拱手举起道:“这杯酒敬给为我冤狱不平而奔走营救的社会各界人士,我对各位的呼吁心领了!”接着,杨振邦把酒端给监狱长说:“请狱长先生代他们饮了此杯。”
监狱长敬佩眼前这位抗日将军,拱手施礼道:“愧不敢当呀!”他给杨振邦讲了阎逢春四处奔走营救将军的又一感人细节来。监狱长说,就在前几天,军法部竟然还有一些人到杨夫人那里敲竹杠,说什么只要交出五万元就放将军出狱。杨夫人被抄家封门手中拮据,还是阎逢春凑借了五万元送到这些黑心人的手中。监狱长道:“将军一定让我代表,我只有代表像阎逢春这样的豪侠义士饮了此杯!”
监狱长接过杨振邦递过来的酒杯,满怀钦敬一饮而尽。之后,杨振邦唱着阎逢春的《归宗图》,走出监牢,遇难时年仅39岁。
阎逢春小杨11岁,当年正是一个28岁的热血爱国青年。
这是一幕历史的场景。这是英雄喋血的悲剧。这也是蒲剧百年中的一段激荡风云。
(四)
适逢阎逢春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河东公益人文热心人士、盐池南岸的生态仙阁山庄董事长王德华,偕同杨方岗、杨焕育两位老师,奔走倡议,编撰阎先生的纪念文集。
当我接受稿约任务后,放下手中的事情,翻阅查找平时积累的有关阎逢春先生的碎片资料。当翻阅到《辞海》“阎逢春”词条后,怦然心动!煌煌青史,述评真切。珍存在心底里的对阎逢春先生的热爱和钦敬之情,一时波涛浮动,风涌满怀。
我见过阎逢春先生。那是在童年时代。
有一年春,应该是正月里,上午,天气晴朗。我所在的清华乡雷家庄村请来运城蒲剧团演出,观众人山人海。父亲在人群中挤到售票窗口购得戏票,带我进入剧场。当时自行车也不知是怎样推进去的,只是清楚记得,父亲扶着让我扒住剧场偏处的一棵大杨树身子,脚踩在自行车上,戏台看得很清楚。台子上演出的是现代样板戏《沙家浜》,王秀兰饰演阿庆嫂,十三红饰演郭建光。演出结束时,观众集结着不走,高声呼喊要看到阎逢春。在乱哄哄的场景中,只见一位穿着灰黑色衣服的人,走到幕布前与大家见面。父亲说:“快看,那就是阎逢春!”至于说他当时清唱了没有,我记不得了。但从那个时候起,我永远记住了那些戏剧名家的名字和身影。还有,那棵一起扎根到记忆故乡中的高高的白杨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我还借下乡的机会,专门绕道到雷家庄村的舞台场院里,寻找那棵我记忆中的融合着戏剧情缘的大白杨。
国学大师、戏剧理论家景梅九,曾在一篇文章中对在京城走红的几位梆子名家作了很高的评价:“郭宝臣为《史记》,以黄河远上,直接龙门;扬娃子为《前汉书》,苍凉悲壮之处,可敌腐迂;二宝红为《后汉书》,温文典雅,不愧作家;十三红(即任金祥)为《三国志》,清俊谨严,甚合史裁。”如此笔法圈点,也是让人感动的。
优秀传统戏曲需要传承发展、领略攀越,需要不断地研究开掘、总结发现。而阎逢春作为蒲剧泰斗、高峰孤标,他的舞台艺术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尤需重视的课题。
诗曰:
梨园旌鼓起盛名,
翅振髯飘神鬼惊。
《辞海》浩瀚粲泰斗,
流水独韵深深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