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见诸侯
楚国人才流出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从古至今,对于许多事物和现象来说,生产力是决定因素之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交流也不例外。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出现,生产力的飞跃和生产方式的改进,富余物资得以出现,使一部分人得以从体力生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脑力工作。这对后来出现大量脑力劳动者和大批人才打下了最为基础的物质基础。
社会制度的变革。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形成了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宗法制以血缘为关系,将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规定着一个宗族之内的亲疏远近、尊卑贵贱。每个人以血缘确定自己在宗族内的地位,宗族之内实行的是家长制,很少能发挥个人的意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随着私田的开垦,大量的私人财产累积起来。私人财富的累积使大宗的权威遭到挑战。同时随着周王室的衰败,致使诸侯争霸,政治权利中心不断下移,宗法制解体,使个人不再局限于一地,个人的能力得以展现。
对人的重视。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并且这一时期也迎来了人类思想的大解放,各种思想理论层出不穷。随着人们思想上的发展和成熟,人们注重“人性化”的思考。例如各种典章制度的出现和成熟固然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发展社会制度,但其中也不乏有着对个人性命的慎重和考量。有许多思想大家也透露着这一理念,如孔子的重“仁”,“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墨子的“兼爱非攻”等等。再者是诸侯国由于“争霸”而对人才的需求与重视。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断,彼此之间互相吞并较量,实质是人才的较量,史书上也留下了不少有关人才的故事,例如“毛遂自荐”“和氏璧”和“田忌赛马”。人才就如同智囊一般的存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外交,政治和军事。这也使得各诸侯国均以招贤纳士为主要目标,极力推尚贤才,唯才是用。各国的王公贵族收养门客之风盛起。对于“人”的重视,使得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得到提升,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使个人的社会价值得以提升,深化了人才流动。
战国车马
士阶层的崛起。上面有提到宗法制的解体促进了士阶层的崛起。原本士作为宗法制阶级下贵族里最末一等的存在。虽接受贵族的教育,但是仍是附庸一般的存在,在政治和思想上无法独立。随着宗法制的逐渐解体,旧的贵族之间的关系被改变,新的秩序和关系建立,对于士阶层的人身自由和思想政治束缚也随之减弱,私学也逐渐兴起。私学的兴起又促进了普通民众向士阶层的转变,同时各诸侯国对人才的吸收和接纳,也是士阶层不断扩大的催化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