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真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诞生于1700多年前,我国现存最早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杜育的《荈赋》是介绍抹茶最早的文献,“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哗若春敷”描述了当时人们喝抹茶的情形。
在古代,抹茶名为“末茶”,“末”是“粉末”“碎末”的意思,这和古代抹茶的制作方式有极大的关联。当时的人们采用新鲜绿茶,通过蒸青的方式做成茶饼,在需要食用时,只需将茶饼打磨成细粉,也就是“末茶”。唐代的茶圣陆羽就曾在《茶经》中记载:“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
“末茶”的兴盛
末茶在唐朝兴起,“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便是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对末茶的赞美。《茶经·五之煮》中记载,唐时煮茶饮用时,先要炙(烤)茶,然后是碾茶、罗(筛)茶,随后便是煮茶。碾茶,则是将茶碾成“细米状”,即半粒米大小。而煮好的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茶与汤依然是分离的,饮的依然是汤。从制茶需捣成“颗粒状”,煮茶需碾成“细米状”表明,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时,抹茶的踪影已经很常见。
宋代茶文化在唐代的基础上鼎盛发展,斗茶兴起。宋代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宫廷文化的影响,宋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详细记述了北宋时期的“蒸青团茶”,为后人留下了关于宋代茶道的珍贵文献资料,而蒸青绿茶正是现代抹茶的原料。元代的王祯在《农书》 中记述:茶叶“采之宜早,率以清明、谷雨前者为佳……采讫,以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略揉之,入焙,匀布火令乾,勿使焦。编竹为焙,裹箬覆之,以收火气。”这是我国古代关于末茶的原料,即“蒸青绿茶”生产比较完整的记载。
宋徽宗《文会图》(局部)展现宋人茶道
关于斗茶,蔡襄在《茶录》中描述了详细的过程:把团茶击成小块,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茶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其色、香、味,佳者为上。这一套末茶的饮用方法便是宋代的“点茶法”。研磨成粉末是团茶、饼茶饮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这与现今的抹茶是相一致的。
“末茶”的由盛转衰
在明朝,开始流行冲泡饮茶,随着茶叶制作工艺的改变,逐渐形成了六大茶类,末茶饮用习惯逐渐消亡,如一颗流星陨落于中国历史长河中。
有观点将末茶在中国的没落归罪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贫苦,登基后认为大行于唐宋的“龙凤团茶”制作工艺过于奢侈靡费,便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颁发庚子诏,以国家法令形式废除“龙团”,“诏建宁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有司勿与”。
随着“罢造龙团”,与之相关的点茶也逐渐被“瀹茶法”取而代之,“瀹”字音同“月”,意与“泡”相近,还隐含着通过浸渍使茶叶精华释放到水中的过程。“瀹茶法”源自隋唐,由于方法简便而在民间流传,终于在明朝取代点茶成为主流饮茶方式,后传至今。
但实际上,末茶的断代也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宋代是末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始追求昂贵的器具、奢华的空间以及奇异的技艺,“斗茶”也成为一种攀比富贵的方式,奢靡的饮茶方式是百姓无法企及的,使得末茶失去了民间基础。
明代万历后期《茶考》中有对于茶叶撮泡法的记载,将茶叶置于茶瓯中,用沸水冲泡,这种简便的饮茶方式很快得到大众的认可并普及,再加上明朝皇室对清饮茶法的推崇,对饮茶从简的提倡彻底改革了饮茶方式,也让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习俗得以转变。
更重要的是,明朝时,更先进的炒青工艺取代了原本复杂的蒸青工艺,让茶香更浓,茶种更多。随着制茶技术不断革新,松萝、龙井、珠茶、瓜片等名茶相继出现,各有特点。到了明代中期,末茶已极为少见。当时的文人丘濬说:“元志犹有末茶之说, 今民惟闽广用末茶,而叶茶之用遍于中国,而外夷亦然,世不复知有末茶矣”。
在元代,由于制作工艺繁复、耗费民力,再加上原本引领着社会文化气息、追求艺术雅趣的士大夫阶层地位骤降等诸多原因,点茶、斗茶之事便已不如宋朝时受欢迎。元散曲、诗歌中更偏爱提及“煮茶”,元代王祯在《农书》中也说末茶“识此法者甚少”。
但末茶的衰落不代表中国茶的衰落,而是生产力升级和饮茶方式变革下的一种文化变迁,从末茶到叶茶,从点茶到泡茶,从蒸青法升级到炒青法,去繁就简、舍弃奢靡、提高效率,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和习俗就这样逐渐改变。从明至清再到现代,中国茶非但没有衰落,反而一直是中国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抹茶的传播与回归
唐朝时期,日本的遣唐使从中国学习,其中就包括唐朝的茶文化,煮茶是其一。公元九世纪,末茶被遣唐使带回日本,在寺院中作为提神饮料,但在当时还未引起风潮。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径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类聚名物考》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宋朝的中日交流比唐代更多,荣西禅师又从宋朝带回去“点茶法”。在此基础上,后经过武野绍鸥、村田珠光、千里休等文化大师的不断发展,日本茶道终于成形,对于茶叶的利用方式,基本还是宋朝时期的点茶法。从此,抹茶在日本大行其道,并且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仪式。末茶也渐渐变成抹茶(matcha),在异国他乡以全新的形式被继承发展下去。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让末茶在一水之隔的邻国重新焕发生机。
20世纪末,中国从日本引进碾茶的生产技术,抹茶文化及抹茶重新回流我国。古老的末茶在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后,以全新的形式再次回归,使国人也重新拾起了对“末茶”的记忆。近年来,抹茶饼干、抹茶蛋糕、抹茶冰淇淋......各种抹茶制品层出不穷,抹茶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中国,曾经断代的源于中国的抹茶文化得到了延续。
抹茶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国和抹茶产品消费第一大国。预计到2027年,全球的抹茶产能和产量分别达到1.24万吨和1.2万吨。其中,中国和日本仍是全球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地区。
千年来,从鼎盛到衰落,再到传播邻国焕发生机,最后回归中国。一片绿色的茶叶,穿越时空、跨越国度、改变形态,这是一代风气的改变,也是一种文化的变迁。抹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抹茶文化也将继续在人们的日常饮食、社交、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
观看更多喝茶“冷”知识
—全文完—
内容来源:
[1]高晨曦,任晓萌,胡潇等.我国抹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J].中国茶叶,2020,42(04).
[2]尹春英,刘乾刚.抹茶溯源及其利用[J].茶叶科学技术,2008(02).
[3]产业|穿越历史、跨越国界的茶叶——抹茶,文旅中国, 2022年12月.
[4]抹茶的历史你了解吗, 新华网,2019年2月.
[5]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抹茶生产消费国, 经济日报,2023年3月.
[6]关于开展中国抹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23年12月.
图片来源:pixaby
编辑:吴湘琪
校对:赵宇曦
审核:何洪优 颜国政
*本文出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信息的目的发出。如需使用,请确保文章内容完整,注明作者、机构等信息,并完整标示来源“营养健康知识服务平台公众号(ID:Nutrition_CKCEST)”。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来源:营养健康知识服务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